9月23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牽頭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人工光合成”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舉行了現(xiàn)場考察會,該科學中心由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作為項目負責人牽頭,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shù)研究所和大連理工大學作為項目合作單位參與?;鹞敝魅沃x心澄教授、化學科學部主任楊學明院士、常務副主任陳擁軍研究員等領導出席會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人工光合成”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通過現(xiàn)場考察
考察會上,謝心澄首先介紹了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的實施原則和重要目標;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對考察專家及基金委領導表示歡迎;陳擁軍詳細介紹了基礎科學中心的考察程序和考察內(nèi)容,并宣讀了考察專家組名單。隨后,李燦匯報了“人工光合成”基礎科學中心的總體情況、未來五年擬開展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方案、預期取得的重大突破等。專家組對項目組負責人和骨干人員、依托單位及合作研究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和管理部門人員進行了分組訪談。依托單位及合作單位領導詳細介紹了對科學中心項目順利實施提供的相關政策和支撐保障條件;項目團隊負責人和骨干成員認真聽取了考察專家組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建議和意見。最后,專家組和基金委領導分別對大連化物所及大連理工大學的實施基礎和保障條件進行了實地考察。
專家組一致認為,“人工光合成”中心方向符合“四個面向”要求,契合基金委科學中心項目的戰(zhàn)略目標,肯定了項目團隊的前期研究基礎和依托單位承擔基礎科學中心的保障條件,期望將基礎科學中心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太陽能科學轉(zhuǎn)化學術(shù)高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yōu)秀科學家,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chuàng)性科研成果。
考察專家組由南京大學鄒志剛院士、黑龍江大學付宏剛教授、清華大學李雋教授、北京大學王遠教授、暨南大學李丹教授、武漢大學莊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張建平教授、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陸亞林教授和華東理工大學曲景平教授等9人組成。劉中民、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項目單位科研及職能部門相關人員100余人也參加了會議。
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是目前基金委支持力度最大的項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國內(nèi)優(yōu)勢科研資源,瞄準國際科學前沿,超前部署,充分發(fā)揮科學基金制的優(yōu)勢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學術(shù)帶頭人,吸引和凝聚優(yōu)秀科技人才,著力推動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相對長期穩(wěn)定地支持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和探索,致力科學前沿突破,產(chǎn)出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chuàng)成果,搶占國際科學發(fā)展的制高點,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術(shù)高地。